文/阿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胡同学为何会选择一个隐秘的地方轻生?
我的分析,不仅是结合生前的一些迹象证据,以及胡同学的性格;也从一个患有心理问题的角度来客观分析,或许常人是很难理解他这种做法,但是从种种的表现,以及存在心理问题的角度出发,他的做法非常符合一个抑郁心理活动特征。
换言之,胡同学做出这样的行为,非常符合事实依据。我们不能理解,或许真的是站在一个常人的思维去理解和分析的,如此一来肯定是无法解释清楚的,也难以令自己信服。这恰恰是这件事件带来的诸多分歧和争论。
一、新闻发布也说了!胡同学录音笔里曾经有考虑从楼上跳下去,但是他犹豫了,这里的犹豫是害怕跳下去疼,且又担心影响他人,所以他内心在跳与不跳中挣扎了好些会,最终还是没有跳,而选择了自缢。
二、且胡同学生前已经是处于一个情绪极其低落、悲观、内疚自责、内心冲突、睡眠障碍、并伴有一些躯体症状,比如:睡眠不好,导致的头晕头痛,以及呕吐等等症状,这些在他的书本和笔记本上都有他零零碎碎地记录着自己的心情和感受。
三、导致这样的悲剧发生。
1、是跟胡同学性格内向、懂事、不愿麻烦别人有关;
2、也跟长期处于一个压力的状态,情绪没有得到释放和缓解,也没有宣泄的突破口,长期压抑,必然会痛苦和绝望、焦虑等等有着直接的关系;
3、生前的他曾多次和母亲打电话哭诉求助,一天中就有三个电话,诉说自己很累、很压抑,不想上学的求救信号,而这些家里人都忽略了。因为胡同学不可能直接表明自己有多么绝望,因为他还要考虑家里人的感受,不想让家里人担心,又或者他此时是很矛盾的,他需要家里人的理解,并很肯定地告诉他:“那我们接你回家吧!”可是,家里人没有真正懂他的内心世界,错过了这样一个令人非常遗憾,且可以挽救的机会。
胡同学性格的内向以及懂事,以及处处体谅他人的敏感度,他在与母亲的通话中,其实很多的痛苦都自己隐藏、压抑住了,又或者曾经多次话已经在喉咙里又咽回去了,欲言又止。事实上那时的他,已经是处于崩溃的边缘了,因为家人的忽略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这里并不是指责家属的问题,因为家里人不懂得处理这样问题的孩子,也是能够理解的,以为就是一些情绪上的问题,没有想到如此之严重,这是谁也没有料到的)。
如果此时,稍微有人进行心理上的干预或者远离刺激,悲剧就可避免。
因为选择死亡,其实就是一瞬间的事情,在这个瞬间,有心理干预,有积极地阻止和远离刺激源,是绝对可以避免悲剧发生的。
四、有人提出疑问说:“如果真正的一心想寻死自杀的人,还会注意自杀的地方和方式吗?还有必要专门跑到隐蔽别人找不到的地方去自杀吗?还要防止被别人发现吗??就在致远中学宿舍楼顶往下一跳不就更加省事了?”
胡同学生前的状态,很符合一个抑郁状态的心理,且他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怕影响别人,而导致心里更加有负罪感!而抑郁的人,选择一个没人的地方,恰恰符合抑郁人的心理。你的反问,看似合理,但是你不懂这个病的原理和真正的痛苦与思维逻辑。
抑郁的人,不是什么都不清楚了,恰恰他什么都清楚,只是不受控的绝望和悲观,选择一个没有人知道的地方,一是为了尊严;二是不影响别人,至少他在心里想,我可以放心地去做这个事情了。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抑郁症的人,他们会认为死亡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因为死亡就意味着远离痛苦了,再也不用饱受现实的折磨和痛苦了,所以想到死亡,恰恰会令他们全身心的愉悦和美好。
很多人难以理解,正是难以理解抑郁症人的心理和思维,以及他们的精神世界,所以才会有诸多的存疑。
而对于抑郁症的人,我们只要及时干预和阻止,预防,远离刺激,给予他们陪伴、理解、共情、必要时积极治疗起来,那么很多的悲剧都是可以避免的。
对于胡同学的离去,我们都感到很是悲痛!
留给我们的不是去逃避现实,逃避问题,也不是不接受现实,仍旧相信这还是阴谋等等,这些人显然是活在自己的幻想之中。因为活在幻想之中,自己的体验是快乐和有趣的,所以他们不愿意承认事实,不愿意接受现实。
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来预防这种悲剧再次的发生?
就算我们做得再好,这个世界上仍旧还有很多因为抑郁症而轻生的人,因为抑郁症已然属于一个高发的心理精神疾病,基数太大了!
但,虽然如此,我们多懂、多学习一些抑郁症知识和及时去预防和察觉,留意,那么一定可以化悲剧为和谐与美好,根本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因为抑郁症,不是什么难题,一旦有信号异常发生,及时做到陪
伴、理解、帮助当事人去解决一些问题、使其处于一个没有压力与温馨的环境,就一定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假设,我再多嘴一下:并不是怪责胡同学家人,这里只是一个预防提醒!仅此而已!
如果当时胡同学的母亲能够重视,能够及时告诉孩子:“如果你确实累了,那我们接你回家来休息一段时间;又或者,你千万不要胡思乱想,我们马上就来学校陪你。”
又或者表示共情和理解,告诉孩子:“你的痛苦和压抑无奈,妈妈能够理解,你已经很优秀了,不要再给自己压力了,我们需要做什么?你尽管提出,家里人是你坚强的后盾,你有什么想法和妈妈说说,妈妈一定会毫无条件的支持你的,只要是对自己身体有利的。”
家人要善于表达爱和关心,并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想问题,才能真正触及孩子的内心世界,而不是指责否定,逃避问题,或者忽略等等。
因为孩子们是含蓄的,甚至有些问题、包括内心的感受和心情,顾虑等等,他们是无法完全清晰地表达出来的,所以造成了很多理解上的偏差。
而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监督人,智慧引导和始终把身体生命放在第一位,永远是我们需要牢记的。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所有事情都必须给生命与健康让路!
X 关闭
X 关闭